在新型工业化的浪潮下,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在成为推动中国电子行业发展的强大引擎。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吴家喜日前透露,截至2023年11月,国家高新区总数已达178家,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11%,成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高新区在发挥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作用的同时,也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数据显示,高新区聚集了全国近80%的重点实验室和70%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研发投入超过万亿元。其中,智能机器人、卫星导航等一批引领性原创成果在高新区加速产业化,为电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北京中关村和上海张江是高新区中的佼佼者。2022年,中关村企业总收入达到8.7万亿元,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万家。2023年1至10月,上海张江高新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9576.5亿元,约占全市的80%。这些数字的背后,是高新区独特的创新生态和产业集聚效应。
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李有平表示,将进一步推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重大创新基地平台向国家高新区布局,支持有条件的国家高新区深度参与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这将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让更多的企业牵头开展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在电子行业的发展中,高新区正在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无论是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还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高新区都已经成为创新研发和产业化的热土。随着更多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重大创新基地平台向高新区布局,电子行业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政策链将进一步融合,推动整个行业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发展。
吴家喜表示,工信部还将鼓励有条件的高新区围绕重点产业链,建设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中试熟化基地等,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这将为电子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推动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同时,工信部还将继续推动在国家高新区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试点,支持园区搭建产融合作平台,构建和完善种子基金、创业投资、银行信贷、上市融资等金融支持体系。这将为电子行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资本支持,推动各类投资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加速电子行业的创新发展。
总的来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经成为中国电子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高新区的助力下,电子行业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未来,随着高新区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升,我们有理由期待中国电子行业将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发展,为新型工业化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